興修於20世紀50年代的英都影劇院,如今成危樓——
村民籌資重修 盼影劇院“重生”
1958年,幾名熱心家鄉事業的華僑合股投資建設了一座鄉鎮影劇院,吸引了附近十里八鄉的民眾前來觀影。影院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期……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昔日風光無限的影劇院,如今卻成了岌岌可危的危樓。
為了留住這份美好的記憶,近日南安市英都鎮榮星村村民們多方奔波,自籌資金,開始對這座遠近聞名的英都影劇院進行“拯救”式修繕,期待它能夠涅槃重生。
源起——
華僑鄉賢投資建造
鄉鎮影劇院成一景
車子七拐八彎,開進一條並不寬敞的街巷,周圍民宅密密匝匝,幾根七八米高的巨大石灰質柱子躍入眼簾。儘管臨街一面搭滿了腳手架,但門面上的“英都影劇院”幾個大字,依然十分顯眼。
“這裏就是當時很火熱的電影院,雖然已經過去60多年,但總體建築仍很壯觀。”據當地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英都影劇院的故事要從1958年説起。那時候以洪恭秧為代表的幾名英都印尼華僑決定合股投資建設影劇院。外觀、門窗等設施做好後,不知什麼原因室內卻停止裝修,整個影劇院的進展就此停滯。
1959年,恰逢教育部來福州舉行全國性的經驗教育交流會,英都公社作為全國模範公社迎來參觀,卻沒有一個會場能迎接此次會議。為此,久久未能開張的影劇院進入了公社視線。
之後,這座影劇院成了附近幾個鄉鎮有名的娛樂場所,“對於當時電視機都罕見的年代,能看上場電影,絕對是村民心中的一個夢想!”